“现金流撑不过两个月”“2020要求不高,活下来”……新冠疫情持续至今,不少进口酒商发出上述类似信号。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是无法靠销售产生持续现金流,一方面是房租、水电、员工工资支出,不少资金管控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周转率较低、库存高的进口葡萄酒商的资金链已经亮起了红灯,死守还是转型?进口商面临艰难的抉择。
新冠疫情何时彻底结束?专家们预判的报复性消费何时到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可能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巨变的催化剂,加速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调整和洗牌,未来可能出现的中小进口商大面积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会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1、资金链亮红灯 如何活下去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
在碎片化特征明显的进口葡萄酒市场,较低的门槛也吸引着一大批资金实力平平的玩家进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进口酒商分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企业共有4175家,其中进口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企业市场占比82.3%,进口额介于100-500万美元的中小型进口企业市场占比达到52.4%。
行业人士介绍,中小型进口商具有渠道单一、资金规模小、依靠团购等共同点。随着疫情影响的持续,这些中小型进口商本就紧张的资金链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已经亮起了红灯,亟需“输血”。
来自山东的进口商孙丹向记者表示:“现金流撑不住两个月,要是疫情到了4月,就凉了。这两天已经开始紧急做方案了,准备开始融点钱了,但是难啊。”
据孙丹介绍,自己的公司是山东临沂城内最大的进口葡萄酒商。目前令其焦急的还有较高的库存无法变现获得现金流。“现在库存11万箱,都是因为去年做的不错,年底集中爆仓进的,结果现在经销商手里没货,(我们)也发不出去货。”孙丹如是说道。
像孙丹这样的纯进口商已然如此,而有线下门店的进口商正承受着更多的资金成本。
上海唯迅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除了进口葡萄酒的代理之外,还在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分别开设了一家旗舰店,经过此次疫情,总经理余晓军向记者表示:“房租、人员工资等大额的支出造成很大压力,除了办公室房租、人员工资等因素外,开设两个机场的旗舰店由于疫情的原因,关闭等待通知,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造成巨大资金压力,资金链受影响。”
记者通过大量的采访发现,目前令许多进口商无奈的是库存较大、下游分销商有补货需求,但是物流不给力甚至根本无法发货。造成无法发货的原因有二,一是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限制,而是外地员工无法按时到岗。
2月15号,网名为“胜寒”的进口酒商在朋友圈求助,表示自己公司在广州、杭州等地的仓库的员工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岗,急求朋友推荐已在当地的工人,帮忙去仓库发货。“本月现金流就指望这个了。”胜寒最后表示。
即使现在库存健康的进口商面对疫情也不得不做更为长远的规划,上海天越酒业负责人李成男坦言:“(目前)存货总体合理,未来可能在部分品牌产品上出现库存压力。”
在持续的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如何活下去”成为所有进口商必须思考的问题。
北京酒易酩庄酒业董事长、宁夏西鸽酒庄庄主张言志认为:如果疫情在4月份得不到控制,我觉得不仅仅是对进口葡萄酒,对所有酒水市场来讲都是很严重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新客户的招商工作搁置,而老客户在动销不利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大量备货,这会动摇整个市场的信心,而这种现象会产生更可怕的连锁反应,会出现部分酒商的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一波关门潮,这是所有人都很担心也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要确保公司的安全存活,确保团队不会解散。”张言志表示。
“今年我们公司,能存活下去就不错了,所有兄弟姐妹一起,不离不弃。”某西班牙葡萄酒品牌中国进口商表示。
这会不会成为2020年中小进口商的悲壮注脚?
2、团购遭“团灭” 疫情过后行业洗牌加速
天鹅酿酒集团董事长李卫在谈及疫情对酒行业影响时表示,疫情短期会带来较大影响,从短期来看,会对消费、价格、渠道和竞争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对一些现金流不好的企业有灭顶之灾,但葡萄酒市场继续发展壮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对于葡萄酒行业可能会带来周期性变化,会成为过去几年低迷状态的转折点,会加速改变过去十年进口葡萄酒以团购为主的非市场化局面,行业会展现出高质量的健康发展的事态。
其中提到的“团购”模式确实在此次疫情中遭受到了特别大的影响。即使拥有多元化分销渠道的天鹅庄也遭遇同样问题,李卫表示:天鹅庄的团购客户亟待动销,由于受疫情影响,这些货卖给消费者之后,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部分还没有来得及饮用,这部分的比例约在30%到50%。
珠海市卓大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秋向记者表示:“要说较大影响的可能是那些团购型的小型进口商及那种本来流动资金不足又追求盲目扩大市场规模的进口商。”
不幸的是,中小型的进口商大多数以团购兼批发为基础的销售模式。更不幸的是,待到疫情过后,进口葡萄酒的团购模式可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正如李卫判断:“疫情过后,团购渠道将被弱化,团购模式将发生变化,移动端下单和专业化的服务将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团购除了关系维护外,应该注重品质与服务,聚焦中高端消费者,进入其圈层。”
在行业人士看来,团购渠道的弱化只是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受疫情影响的一个点,而更为长远的影响在于,疫情对于行业各方面的“催化剂”作用。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进口酒商分会的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进口商数量在2018年达到近十年来的顶峰——6411家,然而也是自2018年开始,中国葡萄酒进口量连续两年下滑,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消费力下降,碎片化以及白热化的竞争使得一批中小进口商出局。疫情的影响会不会“催化”中国葡萄酒市场向头部集中,由碎片化走向品牌化?
张言志表示,中小型进口商的资金一直是困难的,这个困难不是库存大引起的,而是库存周转率引起的,如果他的资金杠杆率不高的话,不至于在这一轮危机中倒闭,但疫情过后一波关门潮是避免不了的,对中小型进口商来讲关门不完全是资金问题,更多是信心问题。洗牌和整合一直是进口葡萄酒的主旋律,这次疫情肯定会起到催化作用。
智德葡萄酒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王德惠表示:疫情过后,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一定会加速洗牌和整合。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企业支撑不住会倒闭或做减法。有些企业即使没倒闭但也会受到很多影响,也要进行调整。
李卫判断:“(疫情过后)消费者将向大品牌高度集中,头部现象显露雏形。行业重新出现几大品牌或企业引领市场的局面,中国葡萄酒市场品牌化将呈鱿鱼型走向。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强,销售额和利润向大品牌集中。简单贸易产品和OEM的市场占比会越来越少。”
3、精品葡萄酒或将成为最大赢家
不可否认,中小进口商群体中靠简单贸易和OEM安身立命的不在少数。如果疫情之后的进口酒市场如专家判断的那样残酷,那么中小型进口商的生存空间和转型方向在哪里呢?
在疫情期间,由于无法聚会,这几乎扼杀了中国消费者最大的饮酒场景,然而应运而生的是各种“云”酒局。一些行业人士认为,云喝酒对于葡萄酒的教育和普及也许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因为会增加自饮的比例。
专家认为,将来基于家庭消费的自饮场景会迎来一个小爆发,最大的细分品类则是精品葡萄酒。
余晓军认为,这次疫情,相信通过更多的宣传和消费者的体验,更能够让人感觉到葡萄酒本身的性质,就是一个日常的饮品。慢慢改变一些消费习惯,在家里也可以把葡萄酒作为一个单独饮用的饮品而不是非要配餐。
王德惠对此进一步阐述认为:疫情过后,精品酒的销售会好过低端靠价格竞争的产品。未来的传统消费场景,例如各类宴会、群体性消费、商务消费等还会是主流,但会走向分化,不会向以往一样没有节制。场景的多元化将进一步明显,家庭消费会迎来小的爆发,逐渐占有更多比重。
李卫则表示:在选择葡萄酒时从尝试性消费升级为刚需性消费,消费者味蕾将从入门级被提升至精品级,精品品牌葡萄酒将在这一轮消费升级中成为最大赢家。